提到震颤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帕金森。的确,帕金森病是很常见的病理性震颤的原因。但是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种特殊形式的震颤,甚至有时常会与帕金森病震颤等相混淆,它就是心因性震颤。
什么是心因性震颤?
心因性震颤是心因性运动障碍中较常见的形式。“心因性疾病”被用于描述不能用结构或器质性异常来解释、与精神或心理疾病有关的疾病,常与抑郁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伴发。心因性震颤在女性中较男性多发,中青年及老年人均可发病。
心因性震颤的主要特点有:
1、多样性:可表现为静止性、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,或多种类型同时存在,不同患者的震颤形式、部位和频率往往也各不相同;
2、易变性,同一患者的震颤形式、部位、幅度和频率在不同状况下也会存在显著的改变,如在家和在医院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;
3、易分散性,患者注意力集中时震颤加重,而注意力分散时震颤减轻。此外,心因性震颤有时会与其他心因性运动障碍并存。
心因性震颤需引起重视
心因性震颤的诊断比较困难,因为其临床表现可以和病理性震颤非常相似。目前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需要结合病史、临床表现、电生理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。
尽管心因性震颤的患病率相对帕金森病较低,但在心理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今天,心因性震颤依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温馨提示: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,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或者其他脑部疾病问题,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:028-6876070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