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抖”,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震颤,是指身体某一部分的节律性、不自主的震荡运动。震颤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,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率渐高。70岁以上的老年人震颤出现率为20%,9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将近一半有震颤的发生。
较新的震颤分类将震颤分为临床特点和病因两个维度来进行定义。
临床特点包括病史、震颤本身的特点、伴随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。其中震颤本身特点又从分布、诱发条件和频率这三个角度进行描述。
其中,震颤的诱发条件是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,通常分为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,后者又进一步分为姿势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。
静止性震颤的特点是静止时出现,随意活动时减轻,精神紧张时加剧,睡眠时消失。
震颤的频率虽然重要,但每种类型的震颤基本都有一个分布的范围,彼此之间重叠性强。直立性震颤的频率较快,相对具有特异性。
误 区 一
静止性震颤等同于帕金森病
动作性震颤等同于特发性震颤
震颤的诱发条件非常重要,但是如果过度重视,可能会导致这样两个误区:认为静止性震颤等同于帕金森病,动作性震颤等同于特发性震颤。
其实震颤出现的行为方式并非某种疾病特有的。例如,静止性震颤可以见于帕金森病,但是也可以见于中脑震颤、丘脑震颤,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20-30%可见静止性震颤,尤其容易见于病情严重、病程长的患者。不过要是从出现的机会来说,静止性震颤更多见于帕金森病。如此,我们也进一步理解了新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中,静止性震颤仅仅是做为支持证据出现的理由。同样的道理,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几乎可以见于各种情况。
误 区 二
见抖即怕(帕)
震颤=帕金森病
临床上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见抖即怕(帕)。很多患者来就诊就是因为把手抖和帕金森病等同起来。必须要反复强调,手抖不等于帕金森病,帕金森病也并不都会出现手抖。诊断帕金森病较重要的核心特征是动作迟缓。
帕金森病的震颤有哪些特点呢?帕金森病的震颤常常在疾病早期做为首发症状出现,70%的患者是经典的静止性震颤。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震颤定义习惯来说:帕金森病的震颤可分布于肢体、嘴唇或下颌,肢体的震颤通常不对称;多数为静止性震颤;频率为每秒4-6次;受情绪影响明显,激动或紧张加剧,睡眠中可消失。有个特别的现象是,当患者在静止时肢体出现震颤时,变换为保持姿势的位置,震颤会有短时减轻或消失,数秒后再次出现,我们称之为再现性震颤。有研究表明,再现性震颤常常提示为帕金森病。
另外一个临床常见的震颤性疾病为特发性震颤,在鉴别诊断时常常如影随形。特发性一般多见于上肢、头和声音,对称性分布,女性更容易出现头部和声音的震颤。这些震颤往往出现于保持姿势或做动作时,因此容易影响到日常的饮水、吃饭、写字等动作,损害功能。有些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静止性震颤,此时需要警惕是否有合并了帕金森病的可能。
误 区 三
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非此即彼
帕金森病震颤和特发性震颤是较为常见的两种震颤。临床上,还有相当多震颤综合征,一般根据发生震颤的条件、是否伴有其他体征等来分类。由于这些震颤综合征并非对应着确切的某一病因,这样分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明确地阐述一种类型的震颤,因此,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入,这些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如果我们把震颤仅仅当作一类症状,病因基本上可以符合大部分神经系统鉴别诊断的思路。包括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遗传相关疾病,感染或炎症,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、中毒和药物等。
温馨提示:通过以上介绍,相信大家对于手抖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。如有疑问,可在线咨询,或者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:028-68760707进行了解,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全体人员竭诚为您服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