搓丸样震颤是静止性震颤的一种,震颤于静止时发生,如“搓丸样”因此得名。帕金森病常引起搓丸样震颤症状,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,40岁以前发病少见。该症状的出现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,如穿衣、脱鞋、洗漱都感到困难。因此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,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治疗。
帕金森病引起搓丸样震颤的检查如下:
一、实验室检查
1、血清肾素活力降低,酪氨酸含量减少,黑质和纹状体内NE,5-HT含量减少,谷氨酸脱羧酶(GAD)活性较对照组降低50%。
2、生化检测:放免法检测CSF生长抑素含量降低,尿中DA及其代谢产物3-甲氧酪胺,5-HT和肾上腺素,NE也减少。
二、影像学检查
1、CT、MRI影像: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疾病,病理变化主要在黑质,纹状体,苍白球,尾状核以及大脑皮质等处,所以,CT影像表现,除具有普遍性脑萎缩外,有时可见基底节钙化,MRI除能显示脑室扩大等脑萎缩表现外,T2加权像在基底节区和脑白质内常有多发高信号斑点存在。
2、PET功能影像: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(PET)诊断帕金森病,目前主要是依赖脑葡萄糖代谢显像,一般采用18F脱氧葡萄糖(18FDG),因为在帕金森病病人早期,纹状体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就中度降低,晚期葡萄糖代谢率进一步降低,用PET的受体显像剂很多,PET神经递质功能显像剂主要是用18F-多巴-PET(18FD-PET)等核素,PET可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,可作帕金森病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,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客观指标。
温馨提示:想要治疗帕金森,方法和医院的选择很重要。成都西南脑科医院是四川省专业脑科医院,并且还是四川省市医保定点单位。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,欢迎随时点击咨询我院,或拨打热线:028-6876070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