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患帕5年,吃药无效,言语不清,CRAS机器人手术后不抖了,吐词也清楚了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帕金森病并不罕见,有公开数据显示,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.7%,据此推算,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或超300万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中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。今年69岁的陈先生,就被帕金森病折磨了5年多。为求进一步治疗,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成都西南脑科医院。

  医生会诊

  

  这个患者主要是一个肢体抖动、僵硬、运动迟缓,在外院已经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。吃了一年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,刚开始试药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,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。随着时间延长,症状逐渐加重,药物效果也越来越差,就自行停药了。一年前症状严重到下颌也开始抖动,言语不清,记忆力减退,生活难以自理。完善相关检查,经各位医生联合会诊,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,做了脑立体定向仪手术。

  技术介绍:机器人手术

  近年来,机器人不仅用于工业领域,在医疗系统也已得到推广应用。“脑外立体定向机器人”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计划)科研成果。使用机器人治疗脑科疾病,较大的优势就是定位准确,不会伤及无辜的脑细胞。它不仅可以进行瞬时监测,还能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停地工作,同时监测大脑双侧的多个部位,准确找出发病源。

 

  该技术是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,由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,以高于0.1毫米的精度迅速、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,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,用导针对病灶进行调控,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。

  患者术后

  陈先生回忆,手术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害怕,在医生的安慰和指导下,配合医生做动作,慢慢的在手术台上就不抖了。他说:“儿女他们挣钱也很辛苦,就想通过手术把病治疗,能在家里好好的。做了手术出来胜利了,高兴。手脚都不抖了,吃饭、走路都没问题了。之前(因为右手抖)吃饭都用左手吃,现在两只手都能吃饭了。”

  

  陈先生手术前后对比

  医生简介

  

  徐群策

  神经内科主任

  西南脑科三病区副主任

  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

 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,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。曾获“全国优秀医生”“全国十佳医疗工作者”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医疗工作先进个人”、医学科技论文奖、先进工作者称号,并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、三等奖2项。

  擅长

  帕金森、特发性震颤、肌张力障碍、脑瘫、脑梗、脑出血、多系统萎缩、头痛头晕、神经损伤等神经科疾病的诊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