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11年病痛折磨求医无果,尖端科技半小时即见成效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51岁的马先生患帕金森病已经有11年了,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抖动并伴有行动迟缓,经常全身无力。吃了很多年的抗帕金森药物,近几年感觉药效越来越差。药物失效的时候,抖动和僵硬症状让他走路困难,右侧肢体无力。严重时甚至连筷子都无法拿稳。马先生说:“一直抖,把碗敲得铛铛响。”

  马先生家在农村,经济来源主要靠夫妻俩干农活和打零工。自从病情加重以后,家里的负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,而自己也成了新的“负担”。

  在病痛的长期折磨下,马先生连生活自理都逐渐成了问题,四处求医问药,直到打听到我院有专门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。在与家人的协商后,马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我院接受治疗。

 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、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医生组成员尹丰分析,该患者肢体呈渐进性抖动,僵硬、运动迟缓,病程比较长。早期吃抗帕金森药物有用,后逐渐失效,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,符合帕金森手术适应症,可以考虑手术治疗。

  检查排除了凝血功能障碍、认知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症后,马先生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。

  马先生手术中

  由于马先生的高度配合,手术过程非常顺利。手术进行15分钟的时候,马先生右侧肢体停止抖动,僵硬程度逐渐减轻;手术30分钟以后,他的右手手腕能灵活活动,能够抬腿、伸腿。

  术后的马先生走路、拿东西都没问题,心态也变好了。马先生的妻子说:“右边手脚都不抖了,恢复效果我们还是很满意。心情一下就轻松了。”

  技术介绍

  脑立体定向仪技术

 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,在三维空间下由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下(比喻: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),误差低于0.1毫米,能迅速、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,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,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准确地神经毁损修复,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,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,生活自理的目的。

  技术优势

  1不开刀、创伤小

  用影像学定位(CT、MRI或DSA)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,应用美国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,通过靶点定位后,动力机械臂能以0.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,误差低于0.1毫米,确保手术准确无误。

  2术后治疗立竿见影

  临床治疗案例15000余例,并发症发生率< 0.5%。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,只需局部麻醉,在患者清醒下进行,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,即可进流食,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。

  3定位准,并发症少

  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,靶点定位不准确,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