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帕金森大叔吃药不管用,机器人手术后活动灵活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失调,它会损害患者的动作技能、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。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,让自己能够自理生活,过好每一个当下。但是随着病程延长,病情加重,药物治疗下降,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,这时该怎么办?63岁的何大叔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,服药管用逐渐缩短,调药也不管用。为求治疗,来到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就诊。

  患者情况

  何大叔今年63岁。三年多以前,他发现自己的左手总是不受控制地“发抖“,做事不灵活,后来左腿逐渐变僵硬,行动迟缓,走路拖曳。他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,被诊断为帕金森病。刚开始,这些症状还比较轻微,可以通过吃抗帕金森药物控制,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。

  两年多前,上述症状发展到右侧肢体且逐渐加重。为了控制病情,何大叔只得按照医生的指导不断调整药量。

  术前

  今年年初,何大叔发现吃药好像越来越不管用了。症状加重、药效减退,这让他的日常生活变得艰难。调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。入院前,何大叔双手抖动严重,左侧更甚,走路往前冲,起身转身困难。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张涵博士会诊后,建议他考虑手术治疗。

  技术介绍

  脑立体定向仪手术

  近年来,机器人不仅用于工业领域,在医疗系统也已得到推广应用。“脑外立体定向机器人”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计划)科研成果。使用机器人治疗脑科疾病,较大的优势就是定位准确,不会伤及无辜的脑细胞。并且,它不仅可以进行瞬时监测,还能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停地工作,同时监测大脑双侧的多个部位,准确找出发病源。

  该技术是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,由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,以高于0.1毫米的精度迅速、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,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,用导针对病灶核团进行调控,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。

  术后

  何大叔在局麻下接受了脑立体定向仪微创手术,目的在于解决症状更为严重的左侧肢体的问题。术后他的左手左脚不再抖动,僵硬感降低,身体变灵活,走路更加轻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