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【患者实录】33岁患帕金森,丧失自理能力,该怎么治?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患者陈先生,41岁,帕金森8年。左腿起病,逐渐发展到左手。起初只是轻微抖动,病情加重后,手脚抖动严重,身体僵硬,起床翻身困难,睡眠差,经常整夜失眠,穿衣穿鞋吃力,走路时左脚拖地,动作缓慢,转身困难。

  患者说,静坐时手脚抖个不停,站起来无法站直,走路又非常艰难,躺在床上不能自行翻身……无论是哪种状态,都非常难受,生活十分不便,年纪轻轻就无法自理了,事情都需要家人帮助。患者觉得自己宛如七八十岁的老头。

  多年药物治疗已经没有明显效果——以前每次药能维持4小时左右,后来只能维持1小时甚至不起作用。增加服药次数(从每天3次增加到每天6-8次)和药量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。

  入西南脑科后,经医生检查评估,患者进行了机器人手术治疗,目的在于解决左侧肢体的问题。

  机器人手术

  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,由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,以高于0.1毫米的精度迅速、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,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,用导针对病灶核团进行调控,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。

  机器人手术属于微创手术,只需局部麻醉,在患者清醒下进行,大多数患者于术中即可见效,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可下床活动。

  患者表示,在手术台上医生进行效果测试时就感觉活动比较自如了,心情一下子就放开了。术后,他的左侧肢体不再抖动,力量有所恢复。他说,起床、吃饭、端碗能够独立完成了;以前起床时,手必须抓紧床沿,脚也要用力,但是都很困难,现在一下就能坐起来;走路变正常、变舒服了。由于身体状况好转,他的精神面貌也改善了许多。手术效果达到了患者自己的预期,他十分满意。

  医生链接:尹丰

副教授、副主任医师

 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。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,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,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。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、特发性震颤、痉挛性斜颈、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。曾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机械工业部一等奖、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。荣立三等功一次。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,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,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。

  擅长:痉挛性斜颈、帕金森病、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