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【患者实录】帕金森患者每天吃药十几次,药物失效怎么办?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这是一段手术台上的医患对话。你可能会好奇,患者竟然是清醒的,还可以和医生聊天,这究竟是什么手术呢?

患者情况

  患者刘先生3年多前出现左手酸软无力症状,伴有麻木感,后来逐渐加重并发展至右侧肢体。除了手脚无力麻木之外,他还出现了全身僵硬、行动缓慢症状。

  就医后,他被确诊为帕金森病。自确诊后,他一直口服美多芭、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,起初可有效缓解症状。但随时间推移,药效逐渐变差,维持时间也缩短。这时的刘先生四肢肌肉僵硬,穿衣服也穿不上,严重时更是连觉都没法睡,走路双腿拖曳,右脚内翻,行走、转身缓慢。帕金森病给他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,也让他无法再工作。

  由于难以忍受帕金森病症状的折磨,刘先生开启了疯狂吃药模式。他从以前的每次半片加到每次1片,每天3次加到每天十几次。他本来以为多吃药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,没想到产生了异动症(帕金森病的异动症多出现在疾病的中晚期。随着治疗药物品种和数量增加,会有异动表现,多为四肢、口、眼睛、头等不自主运动,运动幅度可能很大,易造成意外伤害)。每次异动持续30—40分钟。他自述异动发生时全身轻松,异动消失后浑身僵硬感加重,并伴有头晕、视物模糊、说话不清。

  今年,刘先生来到西南脑科寻求进一步治疗。医生会诊后建议他选择手术。一开始,刘先生对手术比较恐惧。他说:“紧张得很,我怕出不来。”术后,刘先生感概,没想到手术这么轻松、迅速。手术过程中可以和医生交流,按照医生的指示感受身体改善的程度。

  机器人手术

  通过CT和核磁共振融合,由机器人手臂立体定向,以高于0.1毫米的精度迅速、准确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,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,用导针对病灶核团进行调控,达到临床功能性恢复的目的。

  机器人手术属于微创手术,只需局部麻醉,在患者清醒下进行,大多数患者于术中即可见效,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可下床活动。

  他说手术持续了大约1个小时。手术结束的当天,吃饭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——以前端碗、拿筷子都不自在,吃饭很费劲。术后他的僵硬感减轻,转动手腕脚腕这些以前无法做到的动作变得轻松了,右脚不再内翻,走路姿势恢复正常,身体灵活度改善,行动更加方便自如。

术前术后对比

  医生链接:张涵

  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北京常驻西南脑科医生,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,毕业于吉林大学,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,四川省抗癫痫协会会员。原任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脑科医院、上海脑科医院、哈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工作20多年。

  擅长:帕金森、癫痫、偏瘫、运动障碍、疼痛类疾病的外科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