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帕金森科普中心 > 治疗方式 >

帕金森常见的治疗误区
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

  目前关于帕金森的用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,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这方面认识也不够多方面,总是觉得能控制病情就好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。

  一、害怕用药后症状出现波动,疾病早期拒绝服药治疗

 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,“是药三分毒”,迟迟不愿服药治疗,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后,出现了症状波动,如开关现象(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,或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,为“开期”,药效过后,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,如患者不能行走,为“关期”)、剂末现象(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,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)以及精神症状,更让他们陷入了是用药、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。

  其实,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,患者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为自己的健康打一场持久的保卫战。因为发现症状越早,治疗越早,效果越好。临床证实,发病后1~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,在自理能力、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~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。另外,早治疗还可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,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。

  值得欣喜的是,目前手术治疗——安装脑起搏器能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解开“运动枷锁”。

  二、服用抗帕金森病药,但从不调整用药量和品种

  有一些患者是在服用医生开的抗帕金森病药物,但很少去医院复诊,多年服用同种、同剂量的药物。实际上,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,随着疾病的进展,症状会逐渐加重,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。因此,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,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,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,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有不良影响。因此,患者应及时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,调整用药,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,还能抑制其他问题的发生。

  三、安装脑起搏器,可一劳永逸,从此不需再服药

  脑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,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元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。该疗法并发症少,是继多巴胺药物治疗后的较大进展,特别适合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。临床证实,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仅通过服药治疗是无法克服长期的“关期”,但通过定时服药,同时进行脑起搏24小时刺激,患者可保持24小时“开期”,摆脱木僵状态。

  需要说明的是,虽然脑起搏器治疗手段治疗稳定、安全,但也有人群限制的,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。

  脑起搏器手术治疗适用于:

  1、原发性帕金森病,服用药物曾经有效。

  2、药物效果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。

  3、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。

  4、没有明显智力障碍,手术和随访合作良好。

  5、术中或术后的测试刺激能有效控制症状的。当然DBS技术还可以治疗特发性震颤、扭转痉挛和强迫症等功能疾病。

  以上就是关于帕金森的治疗误区了,希望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。如果您还有任何关于脑部疾病的问题,可以在线留言或者拨打我院的电话:028-68760707进行咨询,成都西南脑科医院随时准备着为您服务。